2)第七百四十一章 吴国科举引发的浪潮_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年真正的科举大考。

  “朝廷科举。乃是寒门读书人的一个大好机会,吾等寒窗十年,当一举成名!”

  “蔡祭酒亲自主持科举,必然公平公正,吾当一展所长!”

  “老师门下弟子众多,举荐的名额肯定没有某。某当去京城一走,科举岂能错过!”

  “这一个和天下读书人较量的机会,吾当参与!”

  “……”

  很多读书已经读了一辈子的人,都心动起来了,不少读书人赶赴京城。参加初试。

  读书是为了入仕,天下读书人谁不想要独占鳌头,谁不想一举成名天下知,谁不想入朝为官高居庙堂。

  所以踊跃的人几乎超出了朝堂的意料之中。

  恐怕即使孙权蔡邕等人也想不到居然会是这么一个浪潮,科举之策会引发这么多读书人的共鸣,在朝堂之上也引发的一阵唏嘘。

  孙权接到的消息之后,才感觉,看来他之前想了有些多了,就如今这个趋势,别说寥寥几个几个德高望重的大儒来反对,就算所有大儒反对,恐怕都阻止不了这个科举的趋势。

  科举不仅仅在民间引发的躁动,在朝堂之上也引发的不少人的心思。

  在读书人心中,这是一次出人头地的机会,然而在朝堂之下的一方势力眼中,这是一次较量,人才的较量。

  特别是如今吴国境内几大书院,卯足劲头,想要名下的学子在科举之上表现出众。

  ——————————————

  鹿门山书院。

  祭酒司马微和庞德公召来目前书院最出色的学子。

  “公琰,吴国此次科举,关系重大,谁能独占鳌头,随便能一飞中天,汝可有信心!”司马微沉声的问道。

  鹿门山书院出过不少人才,诸葛亮,庞统,石韬,孟建……都是人才,然而对于吴国来说,江东书院,金陵书院的分量始终比他们高那么一点。

  如今荆州乃是吴国的天下,鹿门山书院也在这屋檐下,若是不能在吴国取得成绩,必然会荣誉不保,甚至让两大书院比较下去。

  大儒也不是无欲无求的,不好利益,但是名望却不能丢,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让郑玄蔡邕等人压一头,司马微庞德公自然也不愿意。

  “禀告祭酒大人,学生当全力以赴!”

  少年蒋琬,年仅十七,一袭青衣,头戴纶巾,笔直的身躯站在两大祭酒面前,目光坚毅灼热,神情自信凛然。

  石韬等人离开鹿门山之后,他算是如今鹿门山之中最出色的一个学子。

  ……

  金陵书院。

  作为吴国天子脚下的大书院,也是吴国如今规模最大,科目最多的一个书院,书院的祭酒是郑玄,不过郑玄已经在半隐退的状态,书院大部分的事务交给了他得意门生程秉。

  程秉是汝南。早年随郑玄读书,后来战乱,流落交州,最是士燮,士燮投降江东之后,返回江东。在江东书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