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九十章 读书人的功名!_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一点,数千学子伸着脖子在等待,孤就怕有些人承受不住!”

  “大王,今年只是第一届科举,他们还有机会的!”程道轻声的道。

  “这样吧!”

  孙权想了想,道:“此乃吴国第一届科举,落榜的学子,也要给一个安慰奖,给他们上举人功名,允许他们来年越过童子试,乡试和县试,直接参加郡试!”

  孙权最近和内阁商议了好几次,已经参照明清的科举制度,已经把吴国的科举制度给彻底的落实了。

  一年一次童试,得功名者,为童生。

  两年一次乡试,得功名者,为秀才。

  乡考之后,是县试,得功名者,为举人。

  县考之后,是郡试,得功名者,为进士。

  三年举行一次全国科举大考,有进士的功名,方能参加全国科举大考,得功名者,可入翰林院,为大学士。

  读书人的功名,在这个时代,刚刚起步,但是读书人终究是这个世界的主流,有功名,就等于拿着读书人的牌照,这一点,很多读书人都认同了。

  而且孙权还制定了一些,功名存在的便利,读书人,毕竟高人一筹。

  “大王,这样好吗?”蒯良有些犹豫了。

  “吴国的科举,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孙权微笑的道:“我们不能让这多读书人空手而回,不是吗?”

  第一批能来金陵城参加考试的,基本上都是佼佼者,给一个举人功名,一点都不会浪费。

  “诺!”

  蒯良点点头。

  “三甲可定?”孙权把名单从上到下,彻底的看了一个很仔细,然后他才抬起头,看着三人,问道。

  “关于三甲之名,探花已定下来,为金陵书院学子,马良,马季常!”蒯良从卷子之中拿出一份卷子,递给孙权:“这是他的考卷,请大王过目!”

  “马良?”

  孙权看着的卷子,目光湛然一亮。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这又是一个大好人才,不错不错。

  “至于状元和榜眼之间,我们评卷小组有争论,如今尚未确定!”

  蔡邕沉声的道:“此事需要大王决议。

  “说来听听!”孙权目光微微眯起。

  “我们今年出题目,乃是轮大汉之成败!”蔡邕道:“一天一考,第一天,考的是论大汉之开朝,第二天考的是论大汉之盛世,第三天考试的是论大汉是败亡,老夫认为,这三份试卷,综合的评价,最好的是这个,荆州学子,蒋琬!”

  “蒋琬?”

  孙权心中微微一突: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对了,我想起来了,历史上蜀国后来的丞相,一代名相,承继诸葛亮之后,撑起了蜀国的大牛人。

  “这个学子的卷子呢?”孙权问道。

  “大王,在这里!”程道迅速的从一碟卷子里面抽出一份,恭敬的递给孙权。

  “写的不错,有据有理,算是剖析了汉高祖到汉献帝,四百年的刘氏宗室的荣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