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7章 公事私事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已。以现在夏竦的处境,也不会对杜中宵怎么样,更多的还是想利用。

  夏竦是不怎么大度,但也没无聊到跟一个下属斗气,他还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忙得很,哪里有空来管这些闲事。在夏竦看来,给常威一个学习建设营田务的机会,就是对他多年追随自己的酬功。

  夏竦出身于一个小军官之家,父亲与契丹作战阵亡,他被赏三班差使。在京城时,献诗于宰相李沆而得赏识,改文官为县主簿。后来应贤良方正制科,得进士出身。

  从一个小主簿,到现在位比宰执,夏竦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升上来的,又不是靠巴结人。实际上他做中层官员时,时常跟丁谓作对,还受到了打压呢。夏竦文采极佳,政务干练,识才爱才,除了在西北军事上没有建树,是这个时代第一等能干的官员。

  打了常威,夏竦来信说明,无一字责备自己,杜中宵就大致明白了跟夏竦相处的原则。夏竦不植党羽,你自己上去巴结他也懒得理你。但真地能干,是个人才,只要不跟他作对,夏竦乐于提拔。

  夏竦家的奴仆杂而乱,他又懒得管,用得多,什么样的人物都有。此次常威不是夏竦派出来为他做事的,而是让他学习,准备提拔他的。这一点杜中宵看得明白,偏偏常威不明白。杜中宵对常威客客气气,那是夏竦的面子,这面子随时可以不给,夏竦又不在意。

  看着常威三人,杜中宵暗暗摇了摇头。人一时失意,委身于人讨口饭吃没有什么,但如果在心里就认了为奴为仆,世界在他们眼中就变形了。常威便是这样,习惯了为奴,夏竦给他机会要抬举他了,自己却认识不清。他这种心理,怎么到朝廷做官。

  喝了几碗酒,杜中宵觉得身上乏了,便起身回衙门。见那边常威三人没有起身的意思,也懒得理。

  一枝火把下,刘阿大问安三郎:“三郎,今天你怎么不饮酒?”

  安三郎道:“现在天气晴好,夜晚又有月亮,我想一会到地里干些活。田里的谷收得越早越好。我家里的地还种了一亩谷,想一会散了我去地里割些回来。每晚割一点,要不了几天就收完了。”

  刘阿大喜道:“三郎原来有这心思,我怎么就没想到呢!那我也不喝了,一会下地割谷去!”

  每户五亩私田,大多人家都种了几亩谷子,村里收谷,他们自家的也该收了。有的人家,男人为村里干活,女人带着孩子忙自家的。安三郎几个月前结婚,心疼新婚妻子,全都自己干了。

  消息很快就传出去,十几个身强力壮、觉得并不太累的人商量好了,一会酒席散了一起下地干活。

  等到明月高升,天地间朦胧一片的时候,酒席散去。安三郎等人举了火把,一起向村外走去。各家的私田都在村东,紧挨在一起,方便一起干活。

  常威喝得醉熏熏的,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看着安三郎等人举着火把去了村外,口中道:“这些撮鸟不回家睡觉,又到村外去做什么?”

  仇士隆道:“我听他们议论,说要趁着月光好,到地里收自家的谷子。”

  常威一时没反应过来,在那里发了一会怔,突然道:“这些厮鸟现在是为村里干活,收的谷子就是税粮,每日里计工发米,怎么能干自己活计?呀,哪个不想偷奸耍滑?做自家的活计就卖力,等到明日到了地里,必然就无精打采,不肯出力了。这还了得!”

  仇士隆一听,常威这话也有道理。晚上不好好消息,等到明日必然无力,村里的谷子谁收?至于保正记着每人收了多少,就更加靠不住了,谁知那老儿会不会有私心,弄虚作假。

  常威越想越有道理,大叫一声:“不行,这些日子哪个都不许做私家活计!我们去找保正!”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