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4章 万符衣_弥罗青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类符箓的代表。

  其来历,据说是传说中天书玉字,或者说天地道则法理运转规律简化而成。

  其纹路与其说是文字,实际上更接近于绘画性质的抽象图案。

  当然,函夏万年光阴,代代传承之后,这类图文符也是逐渐有了一定的规律。

  在各地宗门开始简化符文,方便传播的时候,这类抽象的图文符更是有了一些近乎于文字变种的样式。

  只是,这些“变体文字”的意思和对应的文字,未必是一个意思。

  最重要的是,这类图文符一般没有符头、符脚的说法,也没有所谓的规格样式,能够保证内里元气灵机的循环,完全是看个人的能力。

  这也就导致,哪怕是同一张符,由同一个人出手绘制,也会因为绘制时落笔的顺序,手中法诀口中真言,所在的位置,甚至心中所思所想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功效。

  而这也正是弥罗所求的。

  他先是找来一件素色,尚未加持咒法,也未曾祭炼过,完全是依靠材质和制衣的手法,凝聚少许元气和灵机的法衣。

  他在其上勾画一道又一道符箓,形成简单的阵势,而后再勾画新的符箓,一张连着另一张,一阵连着另一阵,三天下来,他才绘制了三百多道符箓,便无法继续绘制下去。

  弥罗让阿泉将第一份法衣摊开,又仔细观察了三天,确定各处气脉连接点的优劣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绘制。

  三天后,一件描绘了四百道符箓的法衣悬挂在弥罗的身前,供他观察。

  这一观察,又是三天。

  如此这般,三天接三天,弥罗身边被阿泉悬挂起来的法衣,又多了六百道、七百道、九百道、一千两百道……

  四个月后,弥罗站在一件法衣前,手中拿着符笔,试图寻找三千六百五十一道符箓落脚的位置。

  这时候的法衣,已经被密密麻麻的符箓覆盖,完全看不出原本的颜色,不少位置更是出现符箓叠着符箓的情况。

  弥罗观察许久,几次试图动笔,都因为符箓内元气灵机,受到外界气息的刺激,气脉出现变化而不敢落下。

  “罢了!”

  弥罗摇了摇头,让阿泉将这描绘了三千六百五十道符箓的法衣挂起,开始从头描绘。

  每一次描绘,都是对法衣的一次洗练。

  当弥罗积攒到足够多的贡献,能够在云长空的帮助下,兑换太虚妙有玄气后,还留下少许家底的时候,那法衣也才重新描绘了三次。

  看着新入手的太虚妙有玄气,弥罗让阿泉将法衣送到天工峰,让人祭炼一二。

  阿泉作为泉精,乃是偏向于水属的精灵,而那法衣尚未经过洗练,部分地方的墨水甚至还没有完全干透。它自然不好直接拿起这法衣,悬在半空中的它想了想,小小的尾巴对空甩了甩,一道水汽卷起清风,将法衣吹起。

  而后,它又是取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木盒子,将法衣收入其中。

  尾巴再次甩了甩,几滴水珠抖落,还未落在地上,便在半空中化开,形成一层薄薄的雾气,向内一合,变作一个虚幻的人影。

  那雾气凝聚的人影,拿起盒子,站到阿泉的身后。

  但在离开前,阿泉突然问道:“老爷,若是有人问起这法衣的来历,以及名字,我该如何回答?”

  却是阿泉想到这法衣的不俗,觉得日后可能会在宗门内兴起,故而多问一句,省的日后麻烦。

  弥罗也没多想,回答道:“这法衣之上,有符箓三千六百五十道,虽多有重复,又经过三次重新描绘,但每次落笔都稍有变化,可以说是万道符箓汇聚一体,便称之为万符衣吧。”

  说完,弥罗也没等阿泉回答,便拿着太虚妙有玄气,走入洞府内部,开始调整自身气息,同时取出一些事先收集的辅助材料,开始准备炼化太虚妙有玄气。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