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章 妙有七峰七传承_弥罗青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起码也要十年的功夫吧。这还只是入门,德明峰现在应该没什么人吧!”

  十年时间,弥罗还是往少了算,毕竟这七百多本书又不是通俗易懂的小说,读一次忘记也没关系,每一本记牢不过是基础。

  其中涉及到的律法知识,外加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处理方式,更是让人头秃,哪怕有一百多本案例解析作为参考,也能把人逼疯。

  反正弥罗在外门的时候,看过两本类似的东西,直接被绕晕过去。

  他自认为给自己十年时间,也无法将这七百多本书读透。

  对于弥罗表现出显而易见的排斥,王养志眼角含笑,嘴里回应着他先前的问题。

  “准确的来说,比起其余四峰,德明和玄台二峰,一直没什么人。德明峰好一些,鼎盛时期有七位真传弟子,现在虽然少了点,但除去林师兄外,还有他的老师和师叔两人,对比之下,玄台峰才是真没人。”

  “现在玄台峰有多少真传弟子?”

  对于弥罗的疑惑,王养志没有隐瞒:“现在就我和一位挂名玄台峰的九代师祖。”

  弥罗瞪大眼睛,有些不敢置信,先前一路走来,他可看见了不少人。

  “你别看玄台峰内往来人数不少,那是因为这里是宗门典籍收藏之地,内门弟子常来此兑换、修行术法神通,所需杂役也比较多,才看起来人多。实际上,传承了《太虚玄景妙有金章》的弟子少之又少,从创立玄台峰建立至今,满打满算,有明确记录的也就九人。”

  “九人?那不是除了第十代,代代单传?”

  弥罗面上惊讶更甚,妙有宗建立至今,已经传承十一代。

  但初代和二代真传中,有不少是在祖师开宗立派前被收入门下。

  当年宗门建立,真传弟子大多是从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开始计算,其后三千年,每隔三百年算一代。

  而玄台峰的建立,是从三代开始,现在有记载的就九人,可不是代代单传?

  “你这话,倒也算不上错。玄台传承,讲究一法生万法,学的越多,功法越强。虽然不用像德明峰那样,入门就要死记硬背七百多本书,再将其读透、明悟,但我们要看的书更多。”

  “大概有多少……”

  弥罗说出这话的时候,总有一种不大好的感觉。

  “想要小有所成,大概要将藏经阁的书看完六成,那时候你已经可以在函夏大地上纵横无碍。但想要大成,则需要游历天下,见识诸多神通妙法,多看多实践才有机会。好了,我们到了。”

  王养志带着弥罗走入一个房间,直接指出平台道:“这里是提供给内门弟子学习的地方,平日我也会在这里推演功法、神通。现在来选一下你日后打算学习的术法吧,根据宗门规矩,你能选择三门。”

  一手抬起,一枚枚符文在王养志的手上浮现,凝聚成一块虚幻的屏幕,落在弥罗身前,其上记录了密密麻麻的术法信息。

  弥罗一看,便明白这些术法,并非单纯的杀伐之术,其中或多或少都蕴含了一些道则法理,再回忆一下先前钱皖所言。

  弥罗挑选了三门术法,分别是观气、服食和御风。

  “确定选择这三门?”

  王养志看了眼,又确认了一次,才将对应的玉简交给弥罗,并且同他签订法契,保证术法不会外传。

  “王师兄刚才再问了一句,可有什么讲究?”

  弥罗将玉简收好,随口问了一句。

  “我妙有宗作为九大仙门之一,收藏神通术法无数,内门弟子乐意,随时可以入玄台峰看书。像一般术法和修行理论,更是没有任何门槛,允许门人自由学习,这种情况下,你觉得宗门为何要在外门弟子升入内门时,特地以三门术法为奖励?”

  “想来这三门术法,并不简单。”

  “仙道神通术法,最高莫过于天罡六六之数,地煞八九之数两种。而所有入内门的弟子能够选择的三门术法,不是来源于这两脉神通,便是根据一些高妙仙道理念衍生,学好了对日后修行,大有好处。这也是让你们来玄台峰选法,还需要签订法契的缘故,一般筑基能够修行的术法,直接下发就是。”

  新书求收藏和推荐!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