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50章:探方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挖蓄水池,才发现陶片、石器等遗物,才被发掘的。

  早在六十年代文物普查的时候,发现河当遗址却没有发掘,因为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但发现陶片、石器之后,佛山博物馆的人就知道有东西了。

  苏亦皱着眉头,问,“既然都知道这里有遗址了,咱们为啥还要进行农田改造,要挖蓄水池啊,当地文物局不干涉?”

  这个时候,不用曹子钧说,沈明就解释,“自从76年以后,行政在地方力量就被消弱了很多,以前文物局跟考古所都规定重点区域不主张开展工作,但,经过十年的冲击,76年以后,就不行了,主管部门太多,农业有农业的指示,比如上边突然来个指示,旧墟要推平,要进行农田改造,农民当然乐意,多出来的土地谁不乐意啊。”

  “其实,有遗址的区域,农民都知道翻地的时候不要翻太深,八寸就差不多了,嗯,是老的八寸,但改了机耕以后,深度就不一样了,直接挖到一尺二,一下子就变成40厘米了,其实,这还不是重点,76年的时候,农业学大寨,这很可怕的,全国各地乱糟糟的,河宕遗址也不例外,要不是发现遗物,整个贝丘土墩都被铲平种地了不可。”

  苏亦恍然。

  他确实忽略了这个时代的特殊背景了。

  农业学大寨。

  好有年代感的事件。

  很多考古遗址都是这个时候被迫发掘的。

  比如侯家庄,后岗都是如此。

  河宕遗址也是如此。

  试掘的时候,佛山馆的人,是在遗址北面靠竹林处开挖的探沟。

  到了遗址,曹子钧带着苏亦他们参观的第一个地方就是竹林探沟。

  “最开始,佛山馆的工作人员是在这边开了两个探方试掘的,面积不大,一个探方4X2平米,总共也就是16平,发现了三层堆积,其中就有贝壳层,出土一些文化遗物,但没有墓葬及重要的文化遗迹。”

  在地层学来说,贝壳层其实就是生物沉淀。

  而文化遗物跟文化遗迹,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有实物,后者是人类生活的痕迹。

  没有发现重要墓葬及文化遗迹怎么办?

  当然是继续开挖了。

  “所以,佛山馆的考古人员就在遗址的南部继续布方,编号为甲区,一共开了十个探方,甲区的探方比试掘探方大一些,T1-T4每个探方6X10平米,每一个探方留出1米的隔梁。”

  看过考古发掘现场图片或者视频的人都知道,发掘现场就是一些四四方方凹坑,这些方格子的小坑就是探方。

  而,探方的大小,也是有规定的。

  同样,布方也是有讲究的。

  因为来之前,曹子钧就了解过苏亦的情况,知道他没上过大学,也没下过考古工地,甚至也没有正式发掘过探方。

  所以被北大的苏秉琦先生特意安排到省博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