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五章 东北发展滞后的原因_放眼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东北在改革开放初期,简直就是龙王与叫花子。东北是拥有巨量国有资产的大区,华夏大约60%的工业家底布局在东北,所以,东北地区在所有制方面也是国有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是,有着这样先进的装备,东北今天却落后于南方那些从来没有工业力量的后工业化地区,其原因需要认真总结。80年代时,曾经有一位日本企业家对我们的一位著名学者说过,象太阳,把资本主义辐射进内地。当时那位学者听了这种比喻还感到很吃惊。但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历程,已经可以清楚看到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在南方地区的兴起。而北方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仍然停留在传统里。这是影响东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制度和观念的因素。但老工业地区如何进一步工业化却是东北持续发展的另一大课题。”黄旭在一旁静静地倾听着天舒的讲述,但是很快他便是翻开资料来核对天舒所说的内容,发现天舒说的的确是东北三省的实际情况,而且数据也异常准确,最重要的是这位年轻县长根本没有看稿子,很明显是做过准备的,所以他抚平心中稍稍着急的心,准备继续听下去,看看他有什么高见。

  “准确来说,东北三省的困境有这么几大原因:第一,改革开放之后南方新工业区的兴起,新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和冲击了老工业区的老产品,市场丧失,老产品被替代。特别是技术上的更新换代,导致了产业结构上的巨大变化,第一代老工业区的设备老化,技术改造滞后,由此形成的难题比新兴工业区的一穷二白更加难以处理。特别是一些资源型的城市遇到了矿竭城衰的困难。总起来说,东北地区遇到了再次工业化发展的问题。东北的经验将值得华夏全国各地区借鉴。”

  “第二,东北老工业区原有功能主要是为计划经济下备战备荒而设计的,其产品有些不是针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品,改革开放之后,老工业的产品面临着新的转型,但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的格局反而使这些地区的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另外,在管理和经营方面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老国有企业的强大惯性,使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拉开了差距。两种经济模型调整带来了巨大的代价,计划经济不可能迅速地扭转为市场经济。”天舒边讲边留意这位老书记的神色,看他听的津津有味,倒是也放心了一点,继续讲了下去。

  “第三,计划经济观念仍然有强大的主导作用和惯性作用,计划虽然消失了,但人还在,观念还在,习惯还在,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一套价值体系还在,这些因素使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从官办经济向民营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步履蹒跚,并且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