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0章 田亩改革之辨_挞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终亡国。”

  说到这里,冯桂芬忍不住发出多声感叹,不知是惋惜明朝不幸灭亡,还是哀叹农民负担太重,命运太过悲惨。

  沈桂芬倒是不为所动,镇定的眼神中透着一丝阴鸷。他接过话茬,说道:

  “我大清康熙皇帝汲取前朝教训,在康熙五十一年宣布永不加赋。自此以来,虽然人口滋盛,而赋税不增,可谓大功德、大仁政。

  “而且我朝虽有藩王,却只有名号而无封土,爵位只传嫡长子一人,往下传一代,爵位减一等,避免了前朝藩王靡费田赋的弊端。

  “历来军队最为耗饷,但我大清皇帝羁縻边疆有力,如蒙、藏、回、苗等少数民族皆服从朝廷,边防稳固。即便有长毛之乱,亦以厘金制度筹饷,不加一分田赋。

  “景亭老兄所言,皆是前朝之弊。依老弟愚见,我朝虽有内有长毛之乱,外有洋人之忧,但皇上勤政,大臣尽心,颇有中兴气象。以愚估计,不出五年,我们便能平定长毛。到时再腾出手来抵御外侮,办理洋务,中兴有望矣!”

  沈桂芬久在京城作官,虽然年仅四十,却已是内阁学士,素负清望,俨然有入阁拜相之势。他虽然对当下的时弊很清楚,却并不想在陈城面前直言时弊,好教陈城轻视。

  沈桂芬这一番自欺欺人的言论颇令冯桂芬不满。沈桂芬一向喜欢在营中和他一起直言时弊,研究解决之道。当着陈城的面,他却讳疾忌医,颠倒黑白。

  陈城听沈桂芬在那胡言乱语,忍不住反驳他道:

  “经笙兄久任京官,深受皇上信任,却讲出这些奇谈怪论。居庙堂之上,却不知民生之艰,不知百姓之苦,不知国之忧患。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讲,经笙此言,与‘何不食肉糜’何异?

  “陈某虽是民军军长,却也忝列魔都道台,却也了知时弊,颇思解决之道,颇愿奋发有为,革除流弊。

  “先说这永不加赋。康熙皇帝所说的永不加赋,仅指人丁税,而不包括田地税。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人丁税已经不复存在。

  “历任皇帝为了增加税收,不断开征新税种,如‘浮收’、‘火耗’、‘矿税’等。仅‘火耗’一项,税额就达到正常税额的四成。如此计算下来,我朝的税收并不比前朝低。我朝人口虽多于前朝,但远不如前朝富庶。

  “本朝虽无前朝藩王之弊,却也养了数百万的八旗子弟。这些八旗子弟不事生产,不服兵役,每月不劳而获,靠朝廷的‘恩赏’过日子,全是无用的酒囊饭袋。这对朝廷来说,也是一项极为沉重的财政负担。

  “这厘金制度,虽然解决了湘军等团练武装的饷源,但造成本国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商旅深受其害,老百姓也无力购买。如盐、布、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都急剧上升,洋货趁虚而入。除此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